《瘴氣山水歌》孫元衡 

 

瘴山苦霧結胚胎,窮陰深墨堆枯煤。

赤日沉為死灰色,勁風萬古無由開。

下有長河名淡水,玉碗澄之清且旨。

化為碧血與鴆漿,殺人不見波濤起。

山有飛禽河有魚,上原下隰黃茅居。

島民生與瘴相習,諸番雜作古坵墟。

墟中婺婦能為鬼,婆娑其舞笑歌娓。

舌語疑咒走癡癲,人瘴由人勝蛇虺。

嗟我禦暴來邊城,掃除無力空含情。

樵山飲水滋慚恧,仕宦五瘴良非輕。

 

這詩也是孫元衡生先的作品。是在講河川的。發現原來作者有就任過臺灣府海防同知,所以不只海洋連河川的詩也有其創作。
這詩是七言古詩,為詩歌體裁的一種,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。

 

全詩主要可分為三段,第一段

 

「瘴山苦霧結胚胎,窮陰深墨堆枯煤。
赤日沈為死灰色,勁風萬古無由開。
下有長河名淡水,玉椀澄之清且旨。
化為碧血與鴆漿,殺人不見波濤起。」

 

寫瘴氣、瘴水能使人生病。
而所謂的"瘴氣"也稱瘴毒、瘴癘,是中醫名詞,指中國南方山林間濕熱環境下因某種原因(如動植物腐敗等)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有毒氣體。
由瘴氣引起的疾病被稱為瘴氣病或瘴病。瘴病是多種疾病(流行病或部分熱帶病)的總稱,多數情況下指瘧疾,故又稱其為瘴瘧。而且不同地區的瘴氣所對應的疾病有可能也不同。


由此可知就算是台灣古時這裡也有瘴氣的情形。
像是資料上還說在《諸羅縣志》中,將臺灣南北瘴氣作了區別:「臺南、北淡水均屬瘴鄉。南淡水之瘴作寒熱,號跳發狂,治之得法,病後加謹即癒矣。北淡水之瘴,瘠黝而黃,脾泄為痞、為鼓脹;蓋陰氣過盛,山嵐海霧鬱蒸中之也深。又或睡起醉眠,感風而發,故治多不起。…」
而瘴氣山水歌這首詩寫的則是北淡水,這裡的水瘴氣形成是因為「山嵐海霧鬱蒸」多治不好。


其實看到「下有長河名淡水,玉椀澄之清且旨。化為碧血與鴆漿,殺人不見波濤起。」這段,就深覺情形的嚴重性,因為水明明清澈無比,卻有毒,真是太可怕了。

 

第二段

 

「山有飛禽河有魚,上原下隰黃茅居。
島民生與瘴相習,諸番雜作古丘墟。
墟中婺婦能為鬼,婆娑其舞歌笑娓。
舌語疑咒走癡癲,人瘴由來勝蛇虺。」

 

寫出在如此險惡充滿致命瘴氣的臺灣原住民竟能不受瘴氣影響,平安生長於瘴氣之間。或許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影響,看來原住民的身強體健都不是假的!第一句很仔細的描寫出原住民的生活居所地,而且還提到人瘴,有點怪力亂神的現象,比如現今,其實也常有新聞報出迷信無根據的偏方之類的事,讓人感嘆原來不管是什麼時代,都會有人想藉由各式各樣的治療方法,尋求身心的慰藉…

 

因此到了第三段作者也轉到了個人的感概上,不是僅止於描寫瘴氣毒人。他認為人瘴勝於毒瘴,因為注重飲食就可避免自然的瘴氣,但人瘴卻無法防患。
也看得出來作者對於自己的工作遇到了難題,他既無法掃除自然的瘴氣,也無法掃除人為的人瘴,所以才會有「空含情」這詞出現。

 

詩有有個較奇特的字是,恧,音ㄋㄩˋ,意思是慚愧。

 

看來讀詩,還可以學習艱難的字詞。讓人獲益良多。

 

題解:
本詩為七言古詩,收入《全臺詩》第壹冊。寫於康熙47年(1708),孫元衡於臺南任海防同知期間。當時臺灣北部漢人罕入,林木茂密,易生瘴氣,人觸之則病。孫元衡此詩,乃七言轉韻體,主要描寫的應該是北部臺灣淡水附近的瘴氣能毒害人。
此詩分成三段,從開始到「殺人不見波濤起」是一段,寫瘴氣、瘴水能使人生病。第二段則描寫原住民竟不受瘴氣影響,能平安生長於瘴氣之間。最後則感嘆自己任官不得力,自然瘴氣與人瘴相比,仕宦之五瘴更易令孫元衡得病。
在第一段中,由瘴山林木蔥籠,林間產生枯楳似的深墨黑氣,如結霧而顯得窮陰,日光亦無法射入,風勢亦吹不散瘴氣。孫元衡此詩所寫的,乃北臺灣之瘴氣。在《諸羅縣志》中,將臺灣南北瘴氣作了區別:「臺南、北淡水均屬瘴鄉。南淡水之瘴作寒熱,號跳發狂,治之得法,病後加謹即癒矣。北淡水之瘴,瘠黝而黃,脾泄為痞、為鼓脹;蓋陰氣過盛,山嵐海霧鬱蒸中之也深。又或睡起醉眠,感風而發,故治多不起。要在節飲食、薄滋味、慎起居,使不至為所侵而已。」由此可知,北淡水之瘴害比南淡水更厲害,南淡水之瘴病猶可治,而北瘴則「治多不起」。北部淡水瘴氣形成,乃是因為「山嵐海霧鬱蒸」,這也就是孫元衡詩中首句「瘴山苦霧結胚胎」,描寫瘴氣之所由來。淡水之水乾淨清澈,《諸羅縣志》亦有提及:「(磺)山之下有磺溪,深可丈餘。水微黃,清澈如鏡,雖潮漲猶見其底。氣不可觸,魚蝦不生;潮入,亦無片鱗至者。」因為水清澈無比,便是卻有毒,連魚蝦都無法生存其間,所以孫元衡才用「玉椀澄之清且旨」來形容其清澈。
第二段重點則是「島民生與瘴相習」,在如此險惡充滿致命瘴氣的臺灣,諸番竟然能安然無事生活其間,美麗的女子載歌載舞施行巫術,與山水之瘴相較,孫元衡認為這是人瘴。但是從「人瘴由來勝蛇虺」一句開始,孫元衡竟然轉到了個人感概上,非僅止於描寫瘴氣毒人。孫元衡認為人瘴勝於毒瘴,海防同知負有維持治安之責,但他既無法掃除自然的瘴氣,亦無法掃除人為的人瘴,因此「掃除無力空含情」。所以,他「樵山飲水」,注重飲食,自然可以免除山水瘴氣,這也是上引《諸羅縣志》「節飲食、薄滋味」以免除瘴氣之法,但是天然的山水瘴氣可免,巫鬼之人瘴與仕宦之五瘴卻無法避去。孫元衡在詩中的言外之意,乃「仕宦五瘴」足以令他生病。從這段描寫中可知,孫元衡任海防同知,執行「禦暴」的工作,似乎有所窒礙。所以此詩詩末,孫元衡提到,山水瘴氣還可以「樵山飲水」注意飲食來避免,人瘴與仕宦五瘴,則無由避之。

 

作者簡介:
孫元衡(1661-?),字湘南,安徽桐城人。康 熙44年(1705),就任臺灣府海防同知,稽查鹿 耳門海口,負責鹽政、緝捕盜匪、海防等行政事 宜,兼督臺、鳳、諸三縣捕務。初來適逢臺地大 旱,孫元衡奏請蠲免賦稅三分之一,並下令來臺 商船皆須運載米糧,量多者重賞,否則懲處,此 舉有效平抑臺地米價。康熙45年(1706)起,兼 任諸羅縣篆,大舉興修孔廟,籌建義學。47年( 1708),因治績卓越,昇任臺灣府知府,著手創 置學田,資助貧士,且嚴緝捕盜,平靖地方,任 滿轉署山東東昌府知府時,縣民感其慈惠愛民, 建坊立碑以示愛戴。孫元衡將宦遊臺灣之詩作, 彙集為《赤嵌集》四卷,合計詩歌三百六十篇, 集前附虞山蔣陳錫及梁鄒張實居二人序文,末附 趙沈壎跋文一篇,內文則有王漁洋逐篇評點,其 詩作深刻反映臺灣風俗民情,連橫《臺灣詩乘》 云:「臺灣宦遊之士頗多能詩,而孫湘南司馬之 《赤嵌集》為最著」,可說給予高度肯定。

 

注釋:
1. 瘴山苦霧結胚胎,窮陰深墨堆枯煤:苦霧,濃霧。胚胎,本指動物母體內初發育之幼胎,但是此處將無形的瘴氣形象化,指因瘴氣使瘴山裡含有使人致病的毒素。窮陰,本指極為陰沉的天氣,此處形容瘴氣如墨像陰天。深墨,形容瘴霧。枯煤,形容因瘴氣而枯死的枝幹。
2. 赤日沈為死灰色,勁風萬古無由開:無由開,無法吹散瘴氣。此聯描寫瘴氣濃鬱,使得日光透不進山中,就算大風也吹不散萬古的瘴氣。
3. 下有長河名淡水,玉椀澄之清且旨:當時臺灣淡水有二,一指位於當時鳳山縣的下淡水溪,現今高屏溪;另一則是北臺灣現在八里對面的淡水。此詩描寫瘴氣,應指北淡水而非下淡水。椀,同「碗」,玉椀,指玉作的碗或精美的碗。澄之,使之清澈。旨,甘美。
4. 化為碧血與鴆漿,殺人不見波濤起:碧血,《莊子》曾記載萇弘死於蜀,三年其血化為碧血,但此處以碧血形容水看似清澈乾淨。鴆漿,用有毒的鴆鳥羽毛浸製,飲之立死的毒酒或毒水。不見,「見」同「現」,意指未現波濤則瘴氣足以令人致死。
5. 山有飛禽河有魚,上原下隰黃茅居:原,平坦寬廣的平原。隰,低濕的地方。黃茅,指「黃茅瘴」,在嶺南秋天草木黃落時的瘴氣。居,產生、停留。
6. 島民生與瘴相習,諸番雜作古丘墟:相習,相互熟悉。雜作,一起工作生活。丘墟,荒涼殘破的荒地廢墟。
7. 墟中婺婦能為鬼,婆娑其舞歌笑娓:婺,美麗的樣子,嫠婦,指美麗的女子。笑娓,笑容美好的樣子。能為鬼,指美麗女子化身為巫祝,以歌舞施行巫術,來進行祭祀、驅邪或下咒。
8. 舌語疑咒走癡癲,人瘴由來勝蛇虺:走,跑也。癡癲,瘋狂如癡、行走如癲。人瘴,此指原住民施行巫術之風俗。蛇虺,泛指蛇類,以總指毒蛇猛獸。
9. 嗟我禦暴分邊城,掃除無力空含情:禦暴分邊城,駐守邊疆防止動盪,此指孫元衡海防同知的職務。空,徒勞、平白。
10. 樵山飲水滋慚恧,仕宦五瘴良非輕:樵山,採樵於山。恧,音ㄋㄩˋ,慚愧。五瘴,宋朝景佑年間梅摯至昭州任官,因憎恨官吏貪贜枉法、墮落腐敗,因而寫了〈五瘴說〉,此五瘴分別指官府的「租賦」、「刑獄」、「伙食」、「貨財」、「帷簿」五種人瘴,此五瘴,亦能令百姓死亡或流離失所,不下於自然瘴氣。良,的確。輕,輕視、輕忽。

 

延伸閱讀:
1. 孫元衡〈病後書懷寄篠岫〉,《全臺詩》第壹冊。
2. 朱景英〈雨〉,《全臺詩》第參冊。

(陳家煌)

 

資料來源愛詩網臺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http://ipoem.nmtl.gov.tw/files/15-1000-1278,c237-1.ph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音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